初中生箱庭概述
[日期:2012-06-08] | 浏览量:101782 | 作者:北师大项目部 |
处于“疾风怒涛”时期的初中生,因其身心发展不平衡以及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心理困惑,他们非常需要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给予专业的指导、心理上的援助。笔者在将箱庭疗法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就期待着能在一些中学的心理咨询机构设立箱庭治疗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现来对初中生箱庭进行概述。
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场所,开始转移到普通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处于初中和高中这一时期的孩子未必完全能够用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张日昇,1999)。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完全可以运用箱庭疗法开展心理咨询,箱庭疗法的游戏成分对唤醒初中生对刚刚过去的儿童期诸多美好回忆,会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初中生箱庭作品的先验研究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他们通常遇到的心理困惑在箱庭世界中将以何种心象予以表现?皮尔森和威尔逊(Pearson & Wilson,2001)总结14岁以上人群的箱庭作品的特点:
(1)他们的箱庭作品与成人所制作的箱庭作品很相似;
(2)可能出现对性方面的事情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3)可能出现有关分离、权力、未来观、人际关系方面的主题。但他们并未明确指出初中生(13~15岁)这一年龄段具体的箱庭作品特征。
琼斯(Jones,1986)在探索儿童箱庭世界发展与皮亚杰发展阶段论的关系时,也只是分析了13~18岁个体箱庭世界的一般特点,认为对男孩不适合用沙,男孩比女孩会更多进行一些攻击性游戏,而女孩则多有亲密性和协作性的游戏倾向。但研究没有区分初中生和高中生箱庭作品可能存在的差异。
岡田康伸(1984)概括了中学生箱庭作品的特征:制作时间大体为20分钟,在30秒后开始制作;随年龄的增大,箱庭作品的高度在增高,触摸沙的人数在增多;女孩倾向于房子等建筑物类,男孩倾向于车类;植物类的使用增多;在玩具的使用、主题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我们没有中国初中生箱庭疗法的基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随着年龄增长,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力也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在导入箱庭制作时,已经不再需要像此前阶段那样需要借助玩具或父母的言语,仅仅依靠治疗者的言语介绍就已经足够了,因此,对初中生之后各年龄段箱庭作品特征的研究程序、考察点均不同于小学生、幼儿。
(一)被试与研究者
(1)被试。在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43人。每人制作箱庭1~3次,共有箱庭作品120个,其中男生作品65个,女生作品55个。
(2)研究者。由主持人1名、指导者1名组成。
(二)研究工具
(1)玩具。玩具如表9-1所示。
(2)沙箱一个。尺寸为72厘米×57厘米×7厘米。箱子内侧为蓝色,并装有半箱棕色的沙。沙箱摆放在离地高80厘米的桌子上,以便制作者不需转头就可以将沙箱大体置于视线之内。
(3)记录工具。数码相机一部,普通照相机一部(可将相片赠送制作者),计时器一个。
(三)记分与评价
记录箱庭制作的时间(以分钟计算)和实际使用玩具的总数、类别数(有生命物、无生命物)。沙的使用,区分为未用、微用、大幅度使用三个水平。自我像表现,区分为未出现、替代物(非人物)、人形(真实自我)三个水平。对作品场面从对抗—共存、动态—静态、内界—外界三个方面给予评价,并区分为家庭及居住环境、社会生活、自然界、战争与对抗、抽象与宗教共五类主题。
(四)实验程序
实验在箱庭治疗室内按随机顺序单独进行。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制作阶段、对话交流阶段。每位被试根据自己的意愿前后参加1~3次实验,间隔一周。
1.制作阶段
主持人向制作者陈述指导语:“这里有许多玩具,一个沙箱,请你利用它们随便做个什么,想怎么做都可以,不限时间。”本阶段开始。被试开始挑选玩具、制作箱庭作品。主持人在一旁陪伴其完成整个作品创作,并按顺序记录其摆放的玩具及玩具移动情况、交流互动以及时间利用。当被试提出制作完毕时,本阶段结束。
2.对话交流阶段
制作阶段结束后,主持人陪伴被试一起体验箱庭作品,从作品内容、主题、自我像以及部分不易理解的方面与被试进行对话。主持人对作品不进行分析,在操作规程要求下,可以在作品内容范围内说明自己的理解。照相。
实验结束后,主持人按记分与评价标准整理实验材料,并与指导者一起对作品进行整体分析。
以上通过初中生箱庭作品的先验研究和研究方法对初中生箱庭的概述。其实,在中国进行中学生箱庭疗法的基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学校心理咨询、临床诊治以及箱庭疗法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积极的参照意义。
团体箱庭疗法与个人箱庭疗法有着一定的区别,在制作过程中更加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协作。体验过团体箱庭疗法的人的亲身感受最能说明这一箱庭治疗形式的效果。本文讲述了一个团体箱庭疗法案例中参与者的制作过程和心理感受。
弹窗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