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疗法与东方书法、山水艺术
[日期:2012-06-06] | 浏览量:102300 | 作者:北师大项目部 |
提到东方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气势恢弘的中国书法、萧散简远的山水写意画以及别有洞天的园林建筑艺术等。尽管每种具体艺术形式的风格是不同的,但其中都折射出东方艺术的精髓。箱庭世界的制作过程是一种创造想象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艺术的创造过程。当我们以艺术审美的视角来观照东方艺术和箱庭疗法时,我们能发现存在于东方艺术和箱庭疗法之间的许多契合之处。
一、有限空间的虚空之美与箱庭疗法:书法、绘画、篆刻是在有限定的空间里进行创造想象和表现的艺术形式,也是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无限的空间艺术。箱庭也是如此,沙箱本身就是一个有限定的空间,箱庭的制作过程就是在有限空间中表现心灵世界的浩瀚无边。在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讲究“空”与“白”的使用。历代的艺术家们将其称之为虚空之美。有学者(曹云庐,1997)认为,神秘的虚空给了多少人以无限的遐思,给了多少东方艺术家以无数的灵感和启迪。虚空之美正是东方艺术神韵之所在,这与佛教、道教和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崇“虚”,道教主张“无为”,禅宗更是提倡“不立文字,直指本心”。
二、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艺术可谓是“物我合一”的集大成者。画家在描绘大自然时,不是把自然作为与自己不同的客体来描述,而是在自我与自然的契合点上去把握艺术表现的天地。他们将自我的情怀纳入到宇宙万物之中,从而实现物我交融。如李东阳题吴镇《秋江独钓图》诗云:“秋落寒潭水更清,钓竿袅袅一线轻。斜风细雨谁相问,破帽青鞋却有情。”再如宋代郭熙的名作《林泉高致》同样也表现了物我两用的境界。他是这样描写四季的:“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家将自己的生命观与自然、宇宙关联起来,注重物象结构与人的心胸契合,追求意境的营造。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明代八大山人主要是以“书法兼之画法”为特征的书法创作方法,画中有书,交相辉映。八大山人的画风,常以“减笔”表现其神韵。满幅大纸,只画寥寥数笔,构以轮廓大写意,却将传神之笔跃然纸上。
三、篆刻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的奇葩更是体现了“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神秘莫测”的虚空之美。而书法艺术,有书法家认为,与其说是在写“字”,不如说是在写“白”。没有了“白”,“字”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可以说,有限空间中的“虚”与“白”为有限增添了无限的因素,更容易营造出艺术作品的意境和深远的想象空间。如果把箱庭创作看成是艺术创作的话,那么箱庭作品就是人心灵的结晶。
下图是张日昇教授的学生陈顺森为他制作的篆刻(闲章),内容为“心田万亩”,也可以读作“万亩心田”。印章的外形近似于一个人的头形,表示我们拥有的心田,因而需要辛勤劳作,开发利用这万亩心田。印章用“田”字框,只有我们将这一“田”放在心上,才成为“思”,才是有思有想的人,才能真正去思考。印章右下角的虚边将“田”与更为宽阔的外部连在一起,似乎是将个体的意识与更为丰富、深远的个人、集体的无意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往来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心灵的门户。印章本身边角呈圆弧形,但并非标准的圆形,这就说明了人的心理整合、自性实现应该是一个过程。印章字体选用粗犷、泼辣、率性的魏碑体,富于变化、流动。印章的外部为秦代封泥的形式,而内部却是近代闲章风格,将古代与近代、郑重与悠闲结合在一起。
篆刻“心田万亩”
(陈顺森作,2002)
四、箱庭制作非常强调“入境”。这种“入境”的过程就是来访者“沉思”的过程。其中,治疗者所营造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真正投入到箱庭创作之中的人会忘记周围一切的存在,他们的举手投足投射的是他们心弦的律动。选择玩具,构造空间,从对箱庭场面的控制进而转移到对心灵空间的控制,也就可能达到宗炳(375—443)提出的山水画的“应目会心”“应目感神”“神超理得”的境界。
有过箱庭创作体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自己摆放了某个玩具后,突然有一种畅然的感觉,因为这个玩具承载了自己的心绪,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而如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玩具来表达,或在团体箱庭中,自己摆放的玩具被他人移动了,那么自己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和沮丧。箱庭触及人格的深层,如同艺术创作一样。
五、箱庭制作也是“物我相融”的过程。来访者在箱庭世界中,箱庭世界在来访者的心中,自然而然,无声无息。像艺术家在创作山水画,色彩的选用、笔力的斟酌、空间的布局,都来自心灵的体验,画家赋予了其内涵,同时,画中的心象画面的意境早已在画家的心中孕育。这使人联想到,人们在鉴赏一幅山水画时,触动人心的可能是画中的意境,而不是画的内容和形式。
箱庭的原型形态与中国的传统艺术有着共同的特点,它虽然不是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意营造“虚空”和“空白”,但箱庭作品中的这些部分对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来说有重要的价值。也就是说,治疗者在理解箱庭作品时,不仅要看来访者摆了什么玩具,在什么区域摆的,还要看作品中的空白区域。这些区域出现在箱庭中的什么位置,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是怎样的。与传统艺术中的“虚空”不同,箱庭中的“空白”往往是无意为之。来访者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将那块区域留为“空白”,但箱庭世界中的这些无意之笔最能表现来访者真实的内心世界。正如老子的观点,“无”有时比“有”重要。它可能蕴涵着某种发展的可能,也可能意味着某种回避,或者某种混沌等。如果将沙箱中玩具所表现的世界看成是静态,那么沙箱中的空白区域使整个作品具有了某种动态的心象。空白区域的无限延展性,使人的想象超越沙箱有限空间的限制,从而感受丰富的时空观。
团体箱庭疗法与个人箱庭疗法有着一定的区别,在制作过程中更加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协作。体验过团体箱庭疗法的人的亲身感受最能说明这一箱庭治疗形式的效果。本文讲述了一个团体箱庭疗法案例中参与者的制作过程和心理感受。
弹窗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