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度语言障碍儿童的箱庭
[日期:2012-06-09] | 浏览量:106365 | 作者:北师大项目部 |
这是根据张日昇教授与樱井素子合作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文章整理而成的。治疗者是樱井素子,记录了在澳大利亚一所重度语言障碍学校对一个8岁重度语音障碍儿童的箱庭疗法过程。
此文发表后,陆续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认为尽管介绍的是一个对澳大利亚重度语言障碍男孩的治疗过程,但对在中国进行儿童的箱庭治疗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也给了许多具有类似问题儿童的家长面对现实的勇气与力量。
樱井素子于某年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曾对一所重度语言障碍儿童学校全体学生进行箱庭疗法的尝试,特别对那些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儿童进行了连续性治疗。通过这一连续性治疗,探讨作为一名日本的治疗者与来自世界各地移民构成的澳大利亚的儿童在治疗场合下会形成怎样的治疗关系,同时考察在箱庭治疗过程中可能表现的文化差异。
在学校的一个房间里设置了一套箱庭疗法的用具,每个儿童都很高兴地参加。有一天,一个老师将一个男孩带来并说:“这孩子的情况有点儿棘手,让他来做箱庭吧。”治疗者只问了他的姓名和年龄,就在其他一概不知的情况下开始了箱庭治疗。
......
在这一个重度语言障碍儿童的箱庭案例中,治疗者与儿童的一体性关系问题,随着治疗关系的加深,治疗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认为,箱庭疗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具有同样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一个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箱庭
下一篇:一个更年期主妇的箱庭
声明:【本文由心理沙盘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评论
当张日昇在各地进行箱庭疗法讲授时,很多人都会问这样的问题:箱庭确实能反映我们的心理吗?张日昇通常不会过多给予解释,而是邀请他们走入箱庭世界,让他们亲自体验制作。因为箱庭疗法的精髓存在于体验的过程,只有用心感悟过箱庭的人,才能理解它,并从中受益。
团体箱庭疗法与个人箱庭疗法有着一定的区别,在制作过程中更加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协作。体验过团体箱庭疗法的人的亲身感受最能说明这一箱庭治疗形式的效果。本文讲述了一个团体箱庭疗法案例中参与者的制作过程和心理感受。
张日昇教授很早就开始关注箱庭疗法在弱势人群中的临床应用尝试,并指导研究生积极开展特殊儿童的箱庭治疗,特别是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在这些治疗中,张日昇教授非常希望向读者介绍寇延对一个3岁自闭症男孩的箱庭疗法过程,这是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曾在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进行过报告,受到了河合隼雄、岡田康伸和里斯(Sachiko Taki Reece)的认可。如果说自闭症儿童犹如天边遥远的星星的话,那么,张日昇教授希望通过此个案告诉人们,“星星知我心”。
这是一个研究生团体所进行的为期一个学期、共计八次的团体箱庭疗法过程。团体箱庭疗法的过程,是在张日昇教授的授意之下进行的,既是为了促使研究生通过体验团体箱庭制作加深对箱庭疗法的理解,也是为了促进研究生个体的心理成长、发展研究生团体的友谊关系。
弹窗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