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治疗者的基本态度
2012/6/7 20:32:53

箱庭疗法虽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种方法,但箱庭疗法与单纯的面谈式的心理咨询并不完全一样,在箱庭疗法实施过程中,治疗者所持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来访者能否自由、放松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否在箱庭作品制作的心路历程中畅所欲言,治疗者的态度很重要。

(一)静默见证者的态度
卡尔夫曾说过,在箱庭疗法过程中,不做任何事比做一些事要难得多。箱庭疗法实施过程中,当来访者用各种各样的玩具在沙箱里摆放出一个作品时,治疗者往往静默地坐在旁边,看上去不做任何事情,只是关注着来访者制作,当来访者主动与治疗者说话或提出问题时,治疗者予以简单的应答,应答之后又复归静默。这一过程后期的对箱庭作品的交流解释也是尽量少之又少,因为来访者所摆放的这些心象通常来自于深层的原型水平而且未经“自我”的检查,过多的解释可能会阻碍无意识的意识化过程。来访者制作箱庭,治疗者不是去就投射出的有限的概念、理论或者对心象的某种模型进行分析,而是静静地等待来访者通过在沙箱中构建一幅幅画面而舒展开来的心灵表现。
迪安(Dean)形象地将箱庭作品中心象的出现比喻成新生儿,认为箱庭作品中的心象是令人珍爱而又脆弱的,是与来访者自己的意愿一样鲜活的生活具体化。这些心象渴求与他人交往,渴望被他人接受,渴望被他人欣赏。治疗者就像一个助产士一样,像它们所期望的那样接受这些心象,允许它们在外部世界找一个适合自己出现的地方,静默地见证这一“新生儿”的诞生。这种对箱庭疗法过程中创造的心象静默的、有礼貌的接受态度使来访者的安全感和自由感陡增,因为这些心象少量来自个人的自我和个体无意识,更多的来自于人类心灵的深层或集体无意识。正如荣格所认为的,如果人类心灵具有朝向完整性整合而调整自己的能力,那么这种痊愈源自这种深层次的心灵而不是外在力量。在来访者心灵开始痊愈的一刻起,治疗者必须有充分的自我意识,以便能够静默地陪伴着箱庭疗法实施的每一步。在训练有素的治疗者眼中,来访者心理治愈的全程犹如一幅图画在箱庭的心象中展现。
由于儿童仍处于自我发展的活跃阶段,而且与指导着游戏和治疗过程的无意识(最初的自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儿童实施箱庭疗法时,治疗者要做到“不做任何事”可能更难些。但是,这里所讲的“静默”并不意味着不作任何反应,守候在儿童的旁边,看儿童制作箱庭并针对儿童制作时的言语或非言语作出适当的反应是理所当然的。儿童往往把制作箱庭当做游戏的一种。箱庭游戏表现出流动性的特征,但这并不影响儿童全神贯注于游戏中的世界。
那种认为“我比你懂得多、做得好,因为我是大人而你是孩子”的观点,可能会妨碍治疗过程和儿童人格发展的进行。如果未经充分训练,治疗者可能会轻率地对儿童的自我调节发展过程施加影响,或提供过多的安全设置或抑制。同样,即使面对成人,那种认为“因为自己是治疗者而对方是患者,所以自己比对方强”,对来访者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并且总想对来访者的言行进行指导的想法和做法也会阻碍良好治疗关系的形成,不利于来访者自我治愈力的发挥。
静默见证者的态度并非要求治疗者坐于一旁一动不动,也不是说治疗者是可有可无的。在箱庭疗法过程中,治疗者像一位见证者一样在一旁默默地见证来访者无意识世界的流露、表现,在咨访双方无意识弥漫之中,通过自己无言的表现,如目光、身体语言以及偶尔的应答,让自己的无意识与来访者的无意识进行交流、对话,帮助来访者的自性显现并逐渐整合自己的心灵。做到静默,做到“不做任何事”,我们就可以帮助来访者自由、投入地创造并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精神世界。 
(二)共感理解的态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昇教授箱庭疗法研究推广应用中心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